找到相关内容664篇,用时6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法师答:涅槃境界有何层次之说呢?

      法师答:声闻(梵语sravaka)、缘觉(梵语pratyekabuddha)、菩萨(梵语bodhisattva)、佛(梵语buddha)圣人所证悟的涅槃境界,高低深浅是有层次的,依佛法所提的涅槃有四种:   一者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:真如理,随缘变造一切诸法,虽有烦恼垢染,而本性清净,具足无量微妙功德,无生无灭,湛若虚空,一切众生平等共有,与一切法不一不异,离一切相无有分别,故名本来自性...

    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442012093.html
  • 法师答:从事杀生业者,是否可归依佛门?

      法师答:有时候人在江湖,身不由己,往往为了维持家庭的生活,逼不得已而为,甚至环境所逼迫,无奈的从事杀生工作,这就是业力感召,要脱身实在不容易,欲拔不能,如此一来,应该如何呢?这位仁者啊!学佛就是要学觉悟,觉悟后就应该想办法逐渐改善的工作,不然的话,越陷越深,广行杀业,果报是不可思义的,希望您能振作起理智,大丈夫提得起,放得下,怀著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的悲愿,若能如此而为,十方诸佛赞叹,诸...

    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575112114.html
  • 法师答:佛陀为什么奉劝我们不要杀生,意义何在?

      法师答:大圣佛陀苦口婆心劝我们不要杀生,其意义有四种。   (一)杀生害命,罪业深重,不能入佛门解脱之道。   大智度论云:“诸余罪中,杀业最重。诸功德中,放生第一。”   (二)杀害众生,违背大慈悲心。   (三)众生(梵语bahu-jana)皆为过去生中父母,亲戚朋友,因此带来因果循环故。   (四)悉具佛性(梵语buddha-dhatu):一切众生...

    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575212116.html
  • 法师答:学佛最终目的是什么?

      法师答:成佛。成就无上佛道就是学佛最终目的,六道轮回不是我们久居之处,毕竟,六道充满苦痛、无常、空幻、无我、六道非永恒的。声闻(梵语 sravaka)缘觉(梵语pratyeka-buddha)二乘行者,仅是独善其身,观三界牢狱,视生死冤家,急迫求离生死,只顾自己,不顾他人生死,自度自利,并非学佛者的愿望。   菩萨行者正行六度波罗蜜中,未究竟证成菩提,亦然非学佛者的理念,佛道是修学...

    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1011412122.html
  • 法师答:“阿罗汉”如何解释?

      法师答:阿罗汉者,能飞行变化,旷劫寿命,住动天地,阿罗汉是小乘之极果,是果位名称。   阿罗汉(Arhan)为梵语,华译成三种义理:   一、译杀贼:杀烦恼贼之意。   二、译应供:当受人天供养之意。   三、译不生:永入涅槃不在再受生死果报之意。   大智度论云:“阿罗名贼,汉名破,一切烦恼破,是名阿罗汉。复次,阿罗汉一切漏尽,故应得一切世间诸天人供养。复次,阿名

    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1054912124.html
  • 法师答:何谓业障,业障能维持多久?

      法师答:所谓业障者(梵语karmavarana),就是无始劫来所造的业因,障碍我所行所为的一切逆境,包含有形无形者,乃至障碍菩提自性的一切困境,称之为业障。业障有轻重之别,有深浅之分,业障...贪官污吏之业障,举之不完,说之不尽,种下的业因越深,以后的果报也就越大,拍皮球,拍越大球弹得越高,拍越小球弹得越低,不拍球球则不跳!造业亦如是。业障渐修渐消,修得越精进消得快,不修保存如故,种子放...

    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1124712141.html
  • 法师答:请问五戒与菩萨戒有何不同处?

    法师答:   五戒是小乘戒,是尽形寿受持,也就是受戒之后,其戒体、戒相、戒法、戒行应于一生受持,若命终后,其戒体、戒相、戒法、戒行即时消夫,但一生受持五戒之功德亦然存在,若精进勤修佛法,可证成阿罗汉果(梵语arhat)。   菩萨戒是大乘之戒,是尽未来际受持,也就是受戒之后,其戒体、戒相、戒法、戒行是直到成佛而不失,菩萨是因,佛为果,欲成佛必须受菩萨戒,因而行菩萨道,菩萨道圆满即佛道圆满...

    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1124912145.html
  • 法师答:“发菩提心”为何那么重要?

      法师答:是的。发菩提心就是发成佛之心。菩提是觉悟的意思,菩提心(梵语bodhi-citta)是觉悟之心,佛弟子若欲成佛,必须发过菩提心,不发菩提心,欲得成佛,终无是处。   伏见经云:“发菩提心者,即是佛心,其余诸善,不得为喻,能出三界(梵语trayo dhatavah)之苦门,入无为之胜路。”   华严经云:“菩提心(梵语bodhi-citta)...

    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1125012146.html
  • 法师答:请慈悲开示“明心见性”的重要性?

      法师答:修道者之所以修道,无非为明心见性而努力,以见性即佛为宗趣。因为明心见性是破迷启悟的关键,是转凡入圣的枢纽。   涅槃经云:“见佛性不名众生,不见佛性是名众生。”   心是性之用,性为心之体,离性无心,离心无性,心性不二,是名明心见性,见佛性不可再称为众生,见性者以性为用,行住坐卧,施为动作,不染尘生心,得自在故。不见佛性依旧凡夫因地,起居生活,语默动静...

    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2174812157.html
  • 法师答:往生西方净土要具备什么条件?

      法师答:须要具备信、愿、行之资粮,恳切持名念佛,以一心不乱(梵语aviksipta-citta)为宗。   一、信——坚信释迦牟尼佛宣说净土的存在,阿弥陀佛愿力不虚发,命终三圣绝对接引无疑。   二、愿——既然坚信释迦宣说之净土,乃至弥陀之愿不虚发,三圣必接引之后,当下要发大宏愿,愿力要悲切,内心发愿归向西方净土,我欲往生净土,也奉劝...

    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2304812179.html